导读:很多时候,遇到问题,我们习惯的思考各种原因,想出各种方案,其实我们更应该去现场,现场是最好的老师,它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
在辅导精益医疗绿带项目时,有一个项目让我印象很深刻,某医院检验科,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缩短急诊血标本的TAT。该精益学员对于精益工具掌握的很好,画出了从开出医嘱到报告单的价值流图,搜集了详细的数据,其中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急诊血标本是无法识别的,于是对应的措施是将急诊科的标本桶(该医院用的是气动传送)打上红色标记,这样可以识别。原因没错,措施也是有效的,但是TAT时间仍然上不去,学员告诉我没办法了。
真的没办法了么?我建议我们用走动观察的形式观察整个价值流,于是我们从急症科开始,
-
刚到标本室,就发现一个不是红色的桶安静的躺在急症科
-
继续走,走到检验科标本接受处,发现用来收标本的标本架都长一个样,这就意味着即使有急诊标本过来,往标本架一放,后面只能听天由命了(很多人告诉我,他们的系统里有急查的标记,扫码就能识别,那么什么时候能扫到?)
-
继续走,发现后面的标本架也是一个样
-
走到机器旁边,没有人对审核报告间隔时间负责
简单的用价值流图表示:
到这里,相信各位已经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,解决方案也是异常的简单。
精益医疗中,非常强调对于现场的观察,强调以数据与事实说话,如果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,说明现场去的不够多,或者没有到真正的现场。
去现场是为了发现问题(现场建立了标准与可视化才能更容易发现问题),发现浪费。如何发现问题呢?有3个技巧:
1 识别价值
清楚这个流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?例如上述例子中,目的就是在标准时间内出报告给患者。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。或许,1次处理100个对于医护人员更为方便,但是对于患者来说,1次处理100个意味着第1个等待第100个,对于第1个来说,是不合理的。
2 识别流动,消除等待
理想的流程是不断流动的,一旦产生等待,流程就出问题了,出现等待最直接的表象就是人,物滞留,比如标本不动了,在睡觉。流动并不意味着不停流动,是指在标准的时间内流动,例如上述例子中,每5分钟审核一次报告也是一种流动,但是若无标准,大概率就是无法控制,极可能产生等待。
3 消除不合格
不合格是导致无法流动的核心因素,标本不合格会导致返工,分诊不合格会导致折返,识别这些不合格是现场观察的重要目的。
有人认为对于流程问题去现场有效,但是对于某些质量问题呢?如病案首页不合格怎么办?没有流程?精益医疗中强调,任何结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,是一系列过程产生的,这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讲过(过程思维)。对于现场,并不是只有流程类,病案室也是现场,病案的质控过程也是流程,病案的错误类型都是前面的一系列过程产生的。现场是一个广义的现场,不仅仅是实体,也可以是信息系统,也可以是整个病案室,与问题相关都可能是现场。
拿出纸笔,带着目的,去现场,发现问题,分析原因,解决问题。